
“贫穷限制了想象!”江苏南京,女子到咖啡店喝咖啡,花了30块钱,期间不小心打碎了杯托。女子本以为也就百八十块钱的,自己能赔得起。不曾想,当她得知真正的价格后,直接傻了眼。
(案例来源:沈阳网)
这家咖啡店,虽然咖啡的价格亲民,普通人都能轻松承受,但它在装修和氛围方面却毫不含糊,早已传遍了整个镇子。
店家精心设计的每一寸空间都透露着格调,于是,不管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,都会慕名而来,拍照留念。
今天,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叫做馨然的年轻女子,她身边还有一个名叫李建的小伙伴,两人是多年的朋友,如今他们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决定一起游玩。
馨然是一个摄影爱好者,她将自己心爱的相机放进了背包,怀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,准备游览这个小镇。
沿途馨然用相机记录下了美丽的花花草草,各种她认为值得记录的东西,游玩了一上午之后,有些累了,他们便来到了这个咖啡馆,打算在这里歇息片刻,享受一杯美味的咖啡。
在这家咖啡店,一杯咖啡的价格是30元,相对而言并不算贵。
馨然没有想到,这家咖啡店的特色不仅仅在于价格亲民,还有一份别出心裁的精致,当她和李建的咖啡端上桌的时候,她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。
杯子上烫制的拉花艺术精湛,而杯具本身的设计也别具一格。
馨然的手不由自主地拿起相机,准备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,她的手慢慢地调整着相机的焦距,抓住了杯子上的细节,记录下每一个微妙的线条。
就在她沉浸在拍摄之中时,一个意外发生了。
她的手一滑,相机的镜头不慎磕到了咖啡杯托上,发出一声轻微的碰撞声。
杯托上瞬间出现了一大块裂痕,馨然也是一脸的尴尬,这也太不结实了吧!她急忙放下相机,进行查看。
随后,一位店员听到了声响,连忙走了过来,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馨然告诉店员,她不小心弄坏了杯托,多少钱自己愿意赔,她想一个杯托能值几个钱,顶多百十来块钱。
可她万万没想到,听到价格后会把自己小一大跳。
店员接过杯托,轻轻地摇了摇头,然后说:这个杯托的价格是3000元。
馨然睁大了眼睛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:什么?3000元?有没有搞错!
店家放下手里计算器,也闻声走了过来,彬彬有礼地解释称:我们店里使用的是爱马仕的咖啡餐具,一套要价5700元,您弄坏了杯托,虽然杯子还能使用,但整套餐具已经不完整了,所以赔偿3000就行。
馨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她急忙把杯托拿起来瞅了一圈,盘子底部果然印有爱马仕的图标,而她仍然觉得不可思议,为什么一杯普通的咖啡会使用如此昂贵的杯子?
而且,咖啡店里并没有明确标明使用的是高端餐具,这一切都显得不合理。
馨然忍不住发问:“为什么30元的咖啡会使用这么贵的杯具?而且,您的店里也没有提前告知,这让我完全没有准备。”
店家回应道:这点确实是他们的疏忽,应该更明确地告知顾客。如果馨然觉得不合理,她们愿意为此负一半的责任。
馨然想了一下,即便是一半的赔偿,也要支付1500元,这个数目对她来说并不是小数目。她犹豫了一下,然后对负责人说:“我觉得这个价格仍然不合理,我不能接受。”
店家却表示,如果馨然觉得不满意,他们可以提供进货单,以确保价格的透明度。如果认为有必要,也可以选择报案处理。
后来,馨然因为有事要着急去办,也没有做太多的纠缠,赔偿了1500元,并拿走了那套餐具。
随着不断的发展,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重视的话题。
那么,站在法律的角度,该如何看待此事呢?
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第8条规定: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、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。
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,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、产地、生产者、用途、性能、规格、等级、主要成份、生产日期、有效期限或者服务的内容、规格、费用等有关情况。
这意味着,消费者有权要求店家提供商品的价格、产地、用途、性能等相关信息。
在本案中,馨然作为消费者并没有提前知悉杯托的真实价值和杯具的品牌信息,这可能构成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。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165条规定: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,应当承担侵权责任。
也就是说,馨然因为过失损坏了咖啡店的杯托,她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根据《民法典》第1184条规定:侵害他人财产的,财产损失按照损失发生时的市场价格或者其他合理方式计算。
馨然可以要求咖啡店提供进货单,以确认杯托的实际价值,如果进货单显示杯托的价格确实为3000元,那么她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。
最后,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法律所赋予的基本权利,在面对类似的情况时,消费者应当理性行事,了解自己的权益,寻求法律支持,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。
